9月将尽,今年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大多已经入职新单位,然而,不少人的户口、档案和组织关系等仍然还在处置中。因为是人才由“单位人”变成“社会人”的标志,档案关系等稍微忽略就会给将来留下很多麻烦,有人指出,档案处置过程的繁琐和所涉部门的草率,愈加剧了困难。
日前,中国年轻人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069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58.5%的受访者表示毕业办理户口、档案、组织关系时遇见麻烦。具体来讲,53.5%的受访者指出档案关系办理步骤繁琐不清、33.3%的受访者感到组织关系没地方迁移、32.8%的受访者感觉处置时间过长,耽误事。
唐山师范学院的王楠毕业后为了便捷,将户档放在当地的人才服务中心,但整个处置过程让她备感“糟心”。王楠说,每年办理档案的毕业生不少,但人才服务中心的员工少,且业务不精,态度不好,而且效率又低。“大家自己也不了解应该带什么手续、证件去办理,这类复杂的手续办起来相当耗时耗力。”
在毕业手续中,什么是最难办、最麻烦的?
58.1%的受访者觉得最难办的是人事档案,39.1%的受访者觉得是户籍,36.7%的受访者就业三方协议。除此之外,还有“报到证”和“党、团等组织关系”等。
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的刘思涵向记者抱怨,党组织关系的办理太折腾人。她毕业后想把党组织关系转回家所在的社区,但学校开的函只到她所在的地级市。“还没进一步说明,区、街道办、社区,我一级一级去开函转迁,从报到到党组织关系落到社区,整整用了三天时间”。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介绍,毕业将来档案的去向让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头疼,学生们不了解哪儿可以同意我们的档案,异地生源的档案在当地还不肯定能放置。除此之外,在人才机构挂靠的户档,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少重压。学生开证明会比较繁琐,将来职称晋升等问题也要靠挂靠机构办理,这类都会收取肯定的成本。
2016年1月广东将第一取消了档案挂靠费,这一定利于提升大伙办理有关手续的积极性。“但其次,挂靠机构没这类收入,学生在办理有关手续的时候或许会遇见更多障碍”。陈潭说。
调查显示,毕业时,74.6%的受访者担忧档案处置不当对将来会导致影响,26.1%的受访者表示很担忧。48.7%的受访者表示因毕业时未能处置好户口、档案、组织关系,而留有遗憾。
对于导致遗憾是什么原因,47.2%的受访者觉得是有关员工不耐烦而导致疏漏,46.6%的受访者觉得是缘于对信息知道不全方位,38.8%的受访者表示对地方政策法规不熟知,而31.2%的受访者觉得学校办理程序复杂繁琐。
其他缘由包含没意识到档案要紧、迁转手续办理繁复、找工作忙无暇顾及户档、用人单位不看重或不需要档案、不懂什么是干部身份和工作后将档案遗忘了。
华南农业大学就业创业指南中心副主任科员陈永晴介绍,学籍档案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讲都尤为重要,期望大学生们给予足够的看重,毕业后打电话询问一下档案到了哪儿,有问题准时处置。“目前不少毕业派遣手续都比较优化了,譬如报到证、户口迁移证、党组织介绍信等,学校会统一发到学生手里,学生只须在规定时间内去办理报到手续就能了,但有的学生总是超越办理期限才想起来,又得来回跑,还有些事隔几年,等用到了才回来补办,大学、高中又要重走一遍。”
对于加大人事档案建设,67.3%的受访者建议简化办理手续,53.9%的受访者提出强化档案的服务意识,49.2%的受访者觉得应该提升档案信息的动态更新。也有受访者指出,提升人事档案管理职员素质、提出要改进和健全档案的功能、加大与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交流、在高校拓展有效的档案宣传和有关常识普及等方法也很必要。
周永晴介绍,针对大学生就业派遣等问题,华南农业大学每年都会制作《就业手册》,人手一本,对毕业生在就业派遣过程或许会有些疑问都有详细的解答。同时,学校还会组织《就业政策与派遣步骤》的专门讲坛,详细分析国家的就业政策及派遣的各项步骤。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要看重,该关注关注、该按步骤办事就要按步骤办事。
陈潭觉得,纸质化管理浪费很多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建议将档案管理电子化。如此查阅档案、调阅信息都会比较便捷。他同时指出,档案管理的人为性非常强,档案材料失真、注水状况非常难查实,组织建议事实上也是个人的建议。人事档案规范还影响了人才的流动,有人为转档案关系花费几十万元。既然国家充分促进社会流动,“档案更要回归它本来的意义,定位为个人的信息记录与信用的凭证,而不是看得太重,反而成为一种管理工具”。
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,一线城市所占比率为40.7%,二线城市比率为34.3%,三线城市比率为18.8%,四线及以下城市比率为6.1%;从受访者的学历来看,博士及以上的比率为1.8%,研究生学历为11.0%,本科学历为64.0%,专科学历为23.2%。